日历

2025 - 2
      1
2345678
9101112131415
16171819202122
232425262728 
«» 2025 - 2 «»

日志分类

存 档

日志文章


2009-03-28

人民日报:浪费也是罪过

 浪费无处不在,人人皆能节约,事事皆有节约。作为国内较早研究浪费问题的学者,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晓群以自身的科研与实践,寻觅着一条中国式节约之路。30年来,他一往无前。让节约观念、方法、产品走进千家万户,让发展循环经济、建设节约型社会、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是空话,为子孙后代留福祉——这不仅是他个人的目标,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目标 \QT.g6V  
d\"zIay  
y&eB~xT Z\  
>SVkXp q,G  
  浪费无处不在 gWJ-_H  
o'Q=l  
n0Nuk5  
/)g>.q~a  
  无形浪费更为严重 zs7gU,9!  
=2t 4<zl  
L_D~52%nI  
)v*@ "//Iq  
  “什么是节约,什么是浪费,搞不清这个问题,建设节约型社会无从谈起。”一向温文尔雅的李晓群,谈起节约与浪费,就显得很严肃。 Js:?Z  
Xu9EA]  
!SU>296  
k&6<)r  
  “浪费就是对人、财、物、时间、空间、信息、环境等无益的消耗。节约是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。在投入确定的情况下,产出多者为节约;在产出确定的情况下,投入少者为节约。”59岁的学者李晓群,对概念的解释一板一眼。他说,打个比方,上餐馆吃饭,从多点多剩到吃不了兜着走,再到现在的适量点菜,有人表扬这是节约,这个说法不准确。适量点菜是正常消耗,叫不浪费,离节约还有一步距离。 ,u~ c*dz  
!&0YGUBas  
8:/q ,6-E)  
w\^ 5  
  “正因概念混乱,导致人们对很多浪费现象视而不见、视为正常。”李晓群认为,一说起节约,大家立马想到的是节水、节电、节粮,可全民学英语、儿童报多种特长班、商品过度包装、公款吃喝、公费旅游、文山会海、一个项目审批要盖上百个公章、决策失误等等,这些浪费却被人忽视了。 13'Wj&  
VC\8fXJ1  
^\T  n&J  
:*`tl",6  
  下过乡,务过工,进机关,去党校,大学学的是物理,搞研究却是经济管理。从上世纪80年代初,李晓群开始研究浪费问题。“浪费无处不在。”他看到了浪费问题的普遍性,从物质到精神,从有形到无形,从宏观到微观,从社会生产到家庭生活,从国内到国外,浪费都广泛存在。浪费者麻木不仁,理所当然;旁观者习以为常,漠不关心;大家习惯成自然,最后发展为“全民运动”,形成浪费型的家庭、企业和社会。 w]cp)2,oy  
oyb/%e=BI  
sW[uLrV]B  
Ux::`Bm  
  “您至今共有几个电子信箱?是不是大部分都不用了?”李晓群问记者。得到记者的肯定回答后,他说,这就是一种浪费,因为休眠账号占用了网络资源,尽管看起来是多么微不足道,但中国有3亿网民,这个数字累加起来,就大得惊人。 k\BA>=Ih.  
GNu{"Cz  
Gt?i_-K _  
Kr<S@5u$l  
  “如果把浪费比作一种病,‘浪费病’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、流行病、传染病,它已经成为社会肌体上的组成部分,不治不行了。”李晓群认为,人人都患“浪费病”,包括他自己用非所学也是浪费。 Hqa] Bh  
B3Q1<8h&~-  
B ^0O7*f=  
L&;!  t]  
  一直以来,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同各种浪费行为进行了长期的斗争,但是时至今日,浪费现象依旧这样普遍,这样严重,甚至愈演愈烈。“这是为什么?”李晓群苦苦思索,苦苦探求。 TfG`v5s>  
v.,Ak_YzJ  
eyGd8^.'  
bCq"RTrJDL  
  “人们常听有‘贪污犯’,却没听说过‘浪费犯’。”李晓群说,宪法第十四条中明确规定“国家厉行节约,反对浪费”,党的十七大正式确立“节约资源,保护环境”为基本国策。“我看应制定一部反浪费法,看看谁敢公款吃喝不心疼,看看谁敢今年修的路明年就扒开,看看谁敢歪歪嘴让企业跑断腿,看看谁敢拍脑袋、拍胸脯、拍屁股式决策。” a\7U;r|a  
KsJDWv=  
*qi^Y  
2X 1 X7  
  让浪费成为过街老鼠 6]8L5{bl  
ofb9~6  
v$sK'mjDJ  
.Cp'J8[OJJ  
  综合治理是解决之道 ok\zN2(Q  
@6#UG, oK  
m.;"2,  
+1>Tju  
  “浪费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,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解决不力的难题,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” 李晓群告诉记者,治理浪费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关键是各部门要各负其责,让浪费真正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。 .Z4Z^Y :  
:]pT'y$  
JSOqF;1 |  
-"v|*YwG  
  他认为,从目前的情况看,我国涉及节约与反浪费的法律法规不算少,但是执行、落实与监督的工作却做得十分有限,这就使法律法规的效果大打折扣。“以建筑节能为例,我们有相应的制度标准,但是目前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,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管。”同时,虽然“节约光荣,浪费可耻”的口号提了多年,但是多年来却没有形成全社会思想观念的统一,根本问题还在于人们没有真正认识到浪费的危害,所以从全民教育入手解决这个问题,已经是当务之急。 0<C1| gX  
r %l0y{zZ  
5jcBPN/*  
R/#u5\W  
  李晓群告诉记者,对节约与反浪费的观念的淡薄甚至反映到科研上,极少有搞经济学研究的学者能静下心来搞浪费与节约的研究,而这样的研究方向甚至都被人看不起。而国外非常注意对浪费问题的管理,多种学科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浪费现象,其成果实际运用于管理制度的法律规则中,从而使管理体制、职业道德、行为规范、社会舆论等都渗透着反对浪费,厉行节约的观念和原则,有效地治理和预防着浪费行为。 aq,%Ir3  
k;h-BK<U+  
E*KKf@k  
R%v1{t_FD  
  “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更要反浪费,尤其是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,因为它对国家社会的危害程度甚至超过了贪污。”李晓群认为,各级党政部门有责任教育并严格管理干部,对投资项目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要根据相关规定认真问责。  |~hr/r  
Ytp/6B1  
w1w FyPmw{  
qWJ0@k?  
Dq-l q:Huz  
ypY Kf&  
  浪费使社会倒退 Ln:"m0iPJ  
=|5uHFjCH{  
Sv^hB  
BhIwVk  
  节约是对未来负责 Rgusc.%x  
(?TP  
Y~C@>q_K  
sp ZZ|8U  
  李晓群不仅是反浪费的理论家,也是践行者。只要他在家,屋里的灯就只能开一个,抽水马桶永远要使用“半水”按钮,甚至上饭店吃饭时,也要提醒大堂经理电梯可交错停楼层。因为他看到浪费的破坏力,可以造成国家、集体和个人财产的重大损失,使社会发展倒退。 NeM[[MZ+  
e/M EL~fHj  
h\Ozv.kG  
Ck! id| X  
  李晓群发现互联网的宣传效果相当好,2005年就创办了节约网([url]**.jieyue.net[/url])。为了这个网站,李晓群已经投入了200多万元,只为传播他的“中国式节约”理想:让节约观念、方法、产品走进千家万户。如今,用“节约”在百度检索,他的网站排在第一个。 T5<wqAf  
F_C1 .o(-  
~6E]~to  
L((dmL`  
  除了办网站、写书、作报告,李晓群还主动找企事业单位搞“浪费诊断”。李晓群1991年就写了《中国企业浪费问题的分析和对策》这本书,但他知道,从浪费走向节约任重道远。 uB0:9  
{:cYye   
lnAdU&j&  
I$Yva'E%  
  听说有单位准备搞装修,他就主动提供免费咨询,怎么装修能节能环保,怎么管理能节约资源,让人心悦诚服。如今,他已经为许多单位提供了“浪费诊断”服务,政府部门、企业也慕名而来。老伴说,他有“职业病”,到了哪儿,都忍不住搞个“浪费诊断”。 f9~VhKhE  
Rw|jGg8`  
4V7#a,gC+  
HAoBjqy5"  
  “节约应当是一种生活和工作态度,节约就从我做起,从身边做起,从现在做起,从小事做起,节约每一度电、每一滴水、每一张纸、每一粒粮。”李晓群说,节约关乎千家万户,关乎国家兴衰,只有物尽其用,人尽其力,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,用制度、法律、舆论和文化等综合手段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才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,这才是一种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。 M),gRepq  
1'A~d  
0)|seVn  
FpQ*lD&P(  


类别: 无分类 |  评论(2) |  浏览(6749) |  收藏
一共有 2 条评论
rlcxiaoming 2009-03-28 18:25 Says:
     
zy6983 2009-03-28 12:34 Says:
浪费无处不在,人人皆能节约,事事皆有节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