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稿件中的“想当然”与事实有多远? 72'61/s
——中国企业员工互动平台老师共话“心中闻” ezO"5|#6
背景介绍:1月17日下午6时许,中企互动平台一位老师发邮件至平台管理员,对一篇稿件中所叙的新闻事实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。因此编者做了《新闻稿件中的“想当然”与事实有多远?》话题,平台老师进行了踊跃参与,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,共话“心中闻”。 AX=\atHnY
稿件片段:这里有个图书角,元月12日笔者来到这里后,发现崭新的不锈钢书架上比过去多出了200多本书,班长某某某兴奋地告诉笔者:“这些书都是看到‘班组天地’的倡议后,队里为了积极响应倡议特意新买的书。同时,我们也发了一个倡议,动员每个职工捐献3本书,像小说、散文、烹饪、书法等,还有让咱维权的法律书,反映咱矿工生活的书,大约有500多册,职工读书可得劲了…… ; !(lR+2`M
质疑一:有多少班组能发到报纸 T0-:`:/z]
质疑二: 班组最快多长时间能看到最新的报纸? ,DuJ=k|
其中作者已澄清相关事实,对事不对人,希望能够引起每位新闻爱好者的注意! cl%`">ob)
如果讨论一番之后,还是仅仅停留在对作者的声讨层面,那我们的讨论就不能说是成功的,深入的。一个话题讨论之后,每一个参与讨论者或是“观众”都能全方位地收获,那这个话题的讨论才能算是成功的。这个话题是当我们质疑他人的同时,也“是对自己是否做好了,是否做到了的尖锐拷问。” F;`-z(kO!
邮件发送者: $1wx7<X #
有人说搞宣传就是"编".权且说是"编",也是"编写",而不是"编瞎话".我理解的"编写"关键是如何选材、驾御文字并贴近主题."编瞎话"却是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,主观猜想.完全两码事!更何况,就是退一万步讲,“编瞎话”也要编的具有合理性、靠上谱。 YL&uKk))
加为好友 <e?%l8g
Youql: c3&
!j`p
感觉这位老师是位有心人,当下不排除造新闻或创作新闻的可能性。不过我们这儿每个区队倒是发一份工人日报。但一般放在队部,一部分职工没有时间看,一部分职工不想看,看到的只是一些有心人和队领导了。不赞成假新闻,失去了意义,更会误导。 t6!f2="|/
Zwyykgyl: 05E2
感动于这位老师的细心和责任心。新闻的生命是真实,作为基层通讯员来说,上稿是梦寐以求的事情,但是只有真功实做,才能在新闻这条路上走的更远。 @~s:cJY&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