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历

2025 - 2
      1
2345678
9101112131415
16171819202122
232425262728 
«» 2025 - 2 «»

存 档

日志文章


2009-09-17

于无声处是水痕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于无声处是水痕 un1ZBhT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/彭娇妍 "@jI17^=  
a <]U$_~  
    柔软而带着母性的湖水,褪却了闹市的喧闹,和着清凉的风,在一起一伏的惠亭湖水面托起一艘游弋的快艇。低沉的马达声中,水面泛起了一粒粒如珍珠一般洁白的浪花。 >x" Yd^  
    惠亭湖水透明、深邃,如母体一般,让你的每一个细胞都迫切地期望与她合二为一。 )6M9RgzS  
    水,既是生命的缔造者,又是生命的养育者。我们身体的七分之一是水,地球的表面百分之七十被水覆盖。水,让万物变得滋润,也使女人的肌肤富有弹性。 1g1@\x%a  
    与济南大明湖相比,惠亭湖是清秀的。它没有文人骚客的墨迹渲染,也没有碑刻石碣的刻意堆砌,就连湖边的惠亭山也呈现出原生的姿态,在轻微的、连绵的起伏间,述说着淳朴。 QeCl,)`  
    隆冬时节,惠亭湖四周的群山被白雪覆盖,湖面雾气缭绕,成群的白色水鸟在水面盘旋。岸边,三三两两的冬泳爱好者正在做下水前的准备工作。他们将携着游生圈、浮标,以竞渡的方式给惠亭湖平添活力。 R`R{-e`  
    而现在是夏天,我伸出手触摸从船舷跳起的浪花,水珠拍打在手上,一股清凉迅速从手臂蔓延到全身。 9qi;z2,  
    听着导游的讲述,我们仿佛回到了1959年。 9aU)V;*  
    绵延的惠亭山之间,不知从哪一天起,汇聚了来自京山、天门、应城三县市的近十万青壮年劳力。他们裹着头巾,扛起镢头、土夯,带着盛水、盛饭用的褐色瓦罐,远离家乡,步行数日行至于此。他们挑积土、抬巨石、夯堤坝。7年以后,一座高31.54米、长860米、顶宽6米的坝体,汇集起了在惠亭山之间、在天宇之间飘行的雨水。新诞生的惠亭湖水库就像一位温柔的母亲,从她的驱体里繁衍出无数的血脉,乳汁一般的水汩汩流向京山、天门、应城、汉川四个县市。 u KVKZ:  
    水,就像睿智且善于洞察世事的老者,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,于无声中默默地关注着世间发生的一切。 B5!|W1a  
    当年参加水库建设的人,头上的青丝早已变作白发,他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?是回到了故乡,还是依偎在惠亭湖水旁生儿育女?我不得而知。 \fJHo 7\  
    北宋王安石曾在惠亭山留下“有惠政,士人思之,建亭于山”的佳句,“惠亭”因此而得名。我只知道,一个“惠”字,诠释了一切,因为,惠亭湖的湖水哺育着水库下游以及京山县城附近408平方公里内的纵横交错的万亩农田。 nYO |>WT)  
    快艇在湖面绕行一周后,停在了堤坝旁的泊船处,此行的焦知云、黄曙楚、强世明三位先生以及柳景芳女士也随船靠岸,他们沿着水库堤坝信步,走向大坝中段的凉亭。 ;2bQf4T  
    在亭中,四位曾经参与或亲眼目睹了水库建设的老人,正四处眺望。年逾七旬的京山县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张长缨老人,得知焦老和儿时发小黄曙楚到此一游,从几公里以外的居所搭车前来拜会。“故地遇旧友,相谈问水焉。”老友间的叙旧,依旧离不开水。张长缨老人的晚年生活,与荆城历史的寻访者、记录者焦知云先生一样,正徒步于京山的山山水水,一边实地考察,一边用厚厚的方格信纸详尽地记录。从张长缨老人的记录中,我们了解到了与惠亭山水库紧紧相连的每一处山泉。 Tw?l|\]!  
    交谈中,水面拂来夏日少有的凉爽微风。微风绕过堤坝,吹动着几位老人的白发,我从他们睿智的眼光中,看到了岁月的痕迹,还有水的烙印。 {b@o'95A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2009/8/16) 7 *t@*%,U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《荆门日报》、《荆门晚报》 h/3THq)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RiIrU3  


类别: 无分类 |  评论(0) |  浏览(15137) |  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