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注水材料”投谁所好? Ru@!-#@
某地召开专项工作会,规定汇报材料至少5000字,结果不少单位材料冗长空洞,除去少数工作内容,其余多为空话套话,会议效果大打折扣。相较于“注水材料”,内容精炼、严谨细致的“脱水内容”,往往更具参考价值和交流意义。(4月26日《人民日报》) 8F RL}
汇报材料是我们工作内容中的一个重要载体,好的汇报材料不仅能使人眼前一亮,而且在工作上还具有广泛的指导和借鉴意义,对全面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都能发挥积极作用。 \eL2Je
然,在现实工作中,真正有价值和交流意义的汇报材料并不太多,与之不相对称的是,“注水材料”反而大行其道。这确实是个不良倾向,如果任其发展,不仅对我们推进工作毫无意义,而且还容易助长少数人“谋事不足,虚假有余”的工作敷衍心理。 S&%,^U@
俗话说: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。“注水材料”投谁所好?上面规定汇报材料至少5000字,下面只好按照要求来凑数字。管用得文字不多,有影响的事也鲜有所见,怎么办?那只有靠空话套话来迎合上级部门的需要。 '7:" j
事实上,从基层单位和部门奉上的“注水材料”来看,一方面是基层单位和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有限。或许,他们在总结汇报材料时,轻重环节把控不到位,把有分量、有含金量的东西给略写了。甚至,有的反而将那些无关痛痒的文字写的浓墨重彩,以便达到搪塞和应付上级部门之目的。 i}Nj[S"j
另一方面是,上级部门在检查和验收汇报材料时,只看数量,不看质量。于是,这就更加助长了基层单位和部门的人员,在汇报材料上习惯于投其所好,应付差事了。 & |